雲南高爾夫-繁體中文版 雲南高爾夫-簡體中文版
雲南高爾夫客服熱線:+86-871-63338882
雲南高爾夫雲南觀光景點大理旅遊景點: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

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2/8/15

景區介紹:

大理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三塔是我國南方最壯麗的塔群,也是蒼洱勝景之一,位於雲南省大理古城北1.6公里處,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築的一組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位於原崇聖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勢。主塔又名千尋塔,始建于唐代,為密簷式方形空心磚塔,16級,高69.13米,其塔基前有“永鎮山川”四個大字。南、北二小塔建于宋代,為密簷式的八角形空心磚塔,10級,均高43米。每層出簷,角往上翹,不用樑柱斗拱等,以輪廓線取得藝術效果。塔通體抹石炭,好似玉柱擎天。三塔高聳藍天,佈局統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成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徵。

崇聖寺三塔景區內景點有:千年古塔崇聖寺三塔、三塔倒影公園、崇聖寺遺址等。

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占地面積1000畝。

中軸線直線距離2公里,臺階總數1115級,海拔抬升從1980米至2199米。主要經過:旅遊區大門--塔區--南詔建極大鐘鐘樓--雨銅觀音殿--崇聖寺山門--天王殿--彌勒殿--十一面觀音殿--大雄寶殿--九龍浴佛池--阿嵯耶觀音閣--山海大觀石牌坊--望海樓

遊覽車車道單程全長2.2公里。主要經過:旅遊區大門--塔區--聚影池--南詔建極大鐘鐘樓--雨銅觀音殿--崇聖寺山門廣場--大雄寶殿

遊覽路線:
1、步行:崇聖寺三塔→南詔建極大鐘(聚影池)→雨銅觀音殿→崇聖寺山門→財神殿(左)→藥師殿(右)→放生池→天王殿→彌勒殿(左轉經筒,右金剛杵)→十一面觀音殿(羅漢堂)→大雄寶殿(左祖師殿,右高僧壂)→阿嵯耶觀音殿→山海大觀石牌坊→望海樓。

以上游程徒步需要二至三個小時。

2、乘坐遊覽車:崇聖寺三塔→聚影池→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殿→崇聖寺山門→財神殿(左)→藥師殿(右)→放生池→天王殿→彌勒殿→十一面觀音殿→大雄寶殿→阿嵯耶觀音殿→山海大觀石牌坊→望海樓。

(也可選擇乘坐遊覽車直接到大雄寶殿,然後步行到山門)

以上游程乘坐遊覽車需要一至二小時。

乘車點:崇聖寺三塔大門、崇聖寺山門、大雄寶殿。

 

崇聖寺三塔精品遊覽線:

以下遊覽線僅供參考,遊客可自己步行遊覽,這樣可以一步步體驗崇聖寺三塔又遠至近的美;

a) 從旅遊區大門步行經南側次遊道至望海樓。回程步行從望海樓經旅遊區北側次遊道至南北出口。游程大約需要3.5個小時;

b) 從旅遊區大門經中軸線步行至望海樓。回程從望海樓步行至大雄寶殿乘遊覽車至南北出口。游程大約需要2.5個小時;

c) 從旅遊區大門乘遊覽車至崇聖寺大雄寶殿。回程從大雄寶殿沿中軸線步行至崇聖寺山門,在山門乘遊覽車至聚影池,拍照留影後步行經塔區至南北出口。游程大約需要2.5個小時;

d) 從旅遊區大門乘遊覽車至崇聖寺山門廣場,從山門步行沿中軸線經大雄寶殿至望海樓。回程從望海樓步行至大雄寶殿乘遊覽車至雨銅觀音殿,從雨銅觀音殿步行經聚影池、塔區拍照留影至南北出口。游程大約需要2個小時;

 

遊玩景點:千年古塔崇聖寺三塔

千年古塔崇聖寺三塔:始建于唐、宋(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崇聖寺三塔可謂千古奇觀,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崇聖寺五大重器之首,前一後二,呈等腰三角形排列。大塔居前,又名千尋塔,全稱“法界通靈明道乘塔 ”,始建于南詔國勸豐佑(公元823-859)時期,為16級密簷式方形空心磚塔,典型的唐塔的建築風格。前有石砌照壁,照壁上嵌有明萬曆11年(公元1583年)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手書的“永鎮山川” 四字。南北小塔,在大塔西南,西北角,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即大理國段正嚴(段譽)﹑段正興執政時期,為八角形11級樓閣式空心磚塔,為典型的宋代佛塔建築風格。

大理崇聖寺三塔 

 

遊玩景點:山海大觀、望海樓

山海大觀石牌坊:為白族特色牌坊,上書蒼勁有力的“山海大觀”幾個大字。

大理崇聖寺三塔——山海大觀石牌坊 

望海樓:為三重簷明清式樓閣。是寺院後面的一幢重要建築,極佳的觀景點。這裡四周松柏滴翠,樓立林中,登樓可眺望大理全景,蒼洱毓秀,盡收眼底。

 

遊玩景點:阿嵯耶觀音閣、南詔建極大鐘

阿嵯耶觀音閣:為四周環林的仿唐代高臺三重簷樓閣,中間供12米的阿嵯耶觀音像。

阿嵯耶觀音像:造像特殊,呈男身女相,即身材是挺拔偉岸的男兒身,相貌呈慈眉善目的女性的臉。在高高隆起的髮髻上飾一尊坐化佛,縷縷絲線挽著細密的秀髮,清秀的面頰,加上一付水靈的眼睛 ,身段苗條,細腰跣足,上身袒露,佩戴瓔珞、項圈、臂釧,手結“安慰攝取印”,給人莊重、嫻雅的美感。阿嵯耶觀音是白族密宗的主尊觀音,也是大理特有的觀音,又被稱為“雲南福星”、“細腰觀音”、“大理觀音”。

阿嵯耶觀音像 

南詔建極大鐘:鑄于公元871年,南詔建極十二年,故名南詔建極大鐘。據徐霞客《滇遊日記》記載:“鐘極大,徑可丈餘,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裡……”,為崇聖寺五大重器之一,與三塔同為鎮 寺之寶,惜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6年---1872年)的戰亂。重鑄的南詔建極大鐘為典型的佛鐘,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歷史資料設計,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鐘體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飾六幅波羅 密圖案,下層飾六幅天王像,鐘高3.86米,口徑2.138米,重16.295噸。

 

遊玩景點:九龍浴佛、祖師殿

九龍浴太子噴泉:九龍浴太子噴泉以九龍浴太子傳說為題材將九龍和太子以石雕形式精心地雕刻成一組景觀,並採用石雕和高科技噴泉結合,充分體現了浴佛的真實效果。按古印度風俗,婦女必須回娘家分娩。釋迦牟尼出生的時候,母親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途中,路過藍毗尼花園時,心血來潮,進園遊覽。到了繁花盛開的婆羅樹下時,感到下腹疼痛,她急忙扶住樹枝,後釋尊從摩耶夫人右肋出胎,此稱樹下誕生。釋尊出生後,就能行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蓮,此稱“步步生蓮”。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正逢天雨香花,天上九龍飛來,吐水為太子沐浴,此稱“九龍灌頂”,這天正好農曆四月初八,也稱“浴佛節”或“佛誕節”。

大理崇聖寺三塔——九龍浴佛 

祖師殿:供禪宗六祖。禪宗是中國佛教史上勢力最大,流傳最廣且最具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禪宗的思想,即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眾生本有之佛性為目的,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 成佛。

 

遊玩景點:高僧殿

高僧殿:關於大理國國王遜位為僧,有十人之說,也有九人之說。高僧殿裡鑄有9位大理國出家為僧的國王,像高4米。九位國王何以不愛江山不戀俗塵,出家修行呢?一則與南詔大理國實行的政教合 一統治有關,二則有四因:

第一、在爭權中失敗,被廢為僧。(如段思良)

第二、政權不穩而為之。(如段正嚴)

第三、高氏專權人心向背,被迫下臺。(如段壽輝,段正明)

第四、慣例所致,“新國王即位後,原國王退位讓賢,出家為僧,以安定人心。

 

遊玩景點:大雄寶殿、藥師殿

大雄寶殿:高大敞亮,金碧輝煌,為仿北京故宮太和殿,清代重簷九開間,有三層台基,殿面闊51.7米,高26米,為全國佛教寺院中體量最大的殿。《張勝溫畫卷》被別出心裁地雕刻成高1.8米, 長117米的木雕長卷,安裝於大雄寶殿內牆四壁的高2.03米,長119米的巨型佛龕內,成為國內外絕無僅有的木雕長卷。而將“佛本身故事”(如來佛祖從誕生、出家、成佛、創立佛教、廣傳弟子、普及 佛教、敬為佛祖、圓寂的故事)繪成18幅圖案,雕刻成大雄寶殿的十八扇格子門。

大理崇聖寺三塔——大雄寶殿 

藥師殿:供奉一尊高1.6米的坐姿藥師佛像。藥師佛是梵文音譯,全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亦名“醫王善逝”,“大醫王佛”。藥師佛是東方淨玻璃世界的教主,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並稱為橫 三世佛。而與其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東方三聖”。

 

遊玩景點:羅漢堂、雨銅觀音殿

羅漢堂:內供五百羅漢與二個明王。五百羅漢像平均高1.8米,為銅鑄貼金,是全國貼金最多的羅漢堂。塑像以昆明筇竹寺明代黎廣修雕塑為藍本創作而成,神態各異、匠心獨具、別具一格。除了羅漢,還有龍鳳馬牛、彩雲日月、葫蘆 禪杖,玲瓏精巧、生動和諧。羅漢塑像人體比例,肌肉骨骼,服飾衣紋,與凡人雷同,古樸可親。尊尊貼金,片薄紋美,閃閃發光,堪稱藝術珍寶。

雨銅觀音: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即公元899年。據傳當時大理崇聖寺有一位高僧曾發誓終生募化鑄一銅觀音像以祈國泰民安,“鑄時分三節為範,肩以下先鑄就而銅已完,忽天雨銅 如珠,眾共掬而熔之,恰成其首,故有此名。”(《徐霞客遊記》)其像高三丈,莊嚴靜美,細腰跣足,造型精美,為南詔遺物。

 

遊玩景點:十一面觀音殿 、彌勒殿

十一面觀音殿:為仿明代重簷五開間建築,內供9米高的十一面觀音像及觀音八化身(立、坐像,高4米)。

觀音:觀音是“觀世音”的略稱,又譯作“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到唐代,因避李世民之諱,略稱“觀音”。觀音的職責是拯救一切苦難的眾生,使他們得到解脫。被人們尊稱為“大慈大悲 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彌勒殿:為仿宋代單簷廡殿頂七開間建築,採用莊嚴典雅的和璽彩。中前供彌勒菩薩,背後供韋馱像,兩邊列天龍八部之龍部。

彌勒像高3.7米,坐姿,體形肥胖、袒胸露腹,大肚凸出、手掐串珠,笑口常開,身著僧衣的金色聖像。彌勒是梵語,意為“慈氏”。他名叫阿逸多,生於南天竺的貴族家庭,後成為釋迦牟尼的弟子 ,並先於釋迦入滅,上生兜率天內院,做了補處菩薩(後補佛)。釋尊為之授記,預言“他將於兜率天56億年後,下生人間,並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因而稱為“未來佛”。


遊玩景點:山門 、財神殿

崇聖寺山門:正中央的圍欄下方,有一個龍池,池寬7米,半徑3.7米,深0.6米。龍池上方,雕有巨型龍頭。龍頭以原址挖出的一塊高5米,寬4.5米的大青石的自然形態為基礎,就地取材,渾然形成的 奇石,加上巧奪天工的雕鑿,這高4.5米,寬4.2米的巨型龍頭,圖案精美、栩栩如生,聖水從龍嘴涓涓而下,頗有雲水翻騰,風雷激蕩的氣勢,給崇聖寺平添幾分神秘的佛教氣息。

財神殿:內供奉有高4米,騎於虎上的金甲財神像。金甲財神為趙公明,傳說《封神演義》中,曾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後身跨黑虎,助紂為虐,死後被姜子牙封為“財神爺”。也有人說金甲財神為北 方多聞天王,因為他別名施財天(相當於中國的財神爺)。

 

遊玩景點:轉經筒、金剛杵

轉經筒: 體現了藏傳佛教的思想,經筒上刻有經文,口念經文,轉動經筒,給人帶來平安。

金剛杵:俗名降魔杵,原系印度的一種兵器,後來成為密宗的—種法器,常為金剛力士護法所持。而三塔所出土金剛杵,均為阿吒力僧誦經時手持之物,所以數量極大,達204件之多。5件金剛杵,最大的1件,高6米,直徑1米。

崇聖寺三塔——金剛杵 

轉經筒 金剛杵 遊玩景點聚影池、文物陳列館 形如洱海的聚影池如其名,聚四圍蒼松翠柏及三塔鐘樓倒影于一池之內,是攝影留念的理想景點。

1978年-1982年,由國家文物局撥款組織了對三塔的自明嘉靖以來最大的一次維修,維修中,在千尋塔的塔頂(佛教中被稱為天宮)、塔基以及其它部位發現了各類文物680餘件,是迄今以來所發現 的南詔、大理的文物中最為豐富和寶貴的一批,其中有用金、銀、銅、鐵、水晶、瓷、木等材質製作的各類佛像、菩薩像、金鋼杵等,有絹、布、紙等書寫的各種寫經或刻文金屬片,有中原輸入的青銅 鏡、瓷器、錢幣、印章等文物,以及製作精美的金銀飾品、珠寶藥物等。

 

 

旅遊攻略:

1.攝影可到三塔倒影公園內,那裡是拍攝三塔倒影的最佳角度;

2.最佳的觀景點是三塔正後方的鐘樓上,前面是洱海,後面是蒼山,中間是金黃色和翠綠色的天地,連同大理古城一併攬入眼底。

 

門票價格:

大理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門票,包括三塔景區、崇聖寺景區、三塔倒影公園景區。

崇聖寺三塔景區門票:121元/人;

A.免費政策:1.2米以下兒童免票;持以下證件免費:現役軍人證、殘疾人證、70歲以上老年證、離休證

B.優惠政策:兒童票不同景點要求不同, 崇聖寺三塔有學生票優惠62元。其他優惠以景區公示為准。

開放時間:8:00--17:00

最佳遊覽時間:最佳的旅遊季節是每年的3-6月,因為這個時候氣候溫和,風沙較小,而且有大理三月街,山茶花也是在這個季節開放。

交通指南:

崇聖寺三塔位於雲南省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遊客在大理古城可乘1路、19路公交車直達景區;在大理州州府下關,可乘4路公交車到達景區。

大理市內交通指南:大理距三塔1公里,從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個小時;在下關則需要乘坐旅遊班車。

崇聖寺三塔自駕指南:大理市至崇聖寺三塔:

1. 從起點向正北方向出發,行駛70米,稍向右轉

2. 行駛3.1公里,稍向右轉進入樂山街

3. 沿樂山街行駛110米,左轉進入甯湖路

4. 沿甯湖路行駛440米,稍向右轉進入環島

5. 沿環島行駛6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興源路

6. 沿興源路行駛110米,到達終點
 

景點美食特產:海水煮魚、沙鍋白豆腐魚

大理是一個美麗的旅遊城市,這裡不僅風景優美,美味小吃也不少啊,比如“海水煮魚”是白族漁家製作的一道別具風味的 菜,如果不到洱海漁船上作客,是絕對不會品嘗到正宗的“海水煮魚”。白族漁民捕魚之暇,舶船於海上,在船上點燃栗炭火爐 ,置上銅鍋,在銅鍋內舀入海水,放入少許精鹽,將捕到的鮮活弓魚去鰓和內臟,但不刮去魚鱗,即放入鍋中烹煮。然後用火烤 焦辣椒幹,揉成細末放入一隻大碗內,接著放蔥薑末,舀入魚湯,再燒炙鍋底鹽一塊,趁鹽燒紅時放入湯內,煆製成蘸弓魚吃的 調料。“海水煮魚”保持了魚的原汁原味,味道十分鮮美,魚肉香嫩細膩,鹹辣香醇,這種滋味只要一次就足以令人永久難忘。

  • 上一條資訊: 沒有了
  • 下一條資訊:
  • 關於我們』『高爾夫預定須知』『高爾夫預定常見問題
    Copyright©2012-2023 雲南高爾夫www.yunnangolf.net) 版權所有
    電話:+86-871-63338882 || 手機:+86-18908891220
    雲南高爾夫QQ客服 雲南高爾夫Gmail郵箱